“一群人,一條路,堅持一直走下去,在一起不容易,相守更加了不起”。當疫情來臨時,青春洋溢的00后,朝氣蓬勃的90后、奮發(fā)有為的80后、沉著冷靜的70后、和藹可親的60后,都奔著同一個使命——歸隊聽令,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。他們用實際行動,踐行初心使命。他們憑借自身的堅毅,在特殊時期為人民健康固守了一道有力的屏障,他們正在書寫新時代最美的畫卷。他們是這場疫情風雨中最值得依靠的人。冬已去,春可期。雨必會停,天定會晴,感恩有你一路同行。
堅守
護士的大家長,護理部主任趙洪武,自疫情防控工作展開以來,每天加班加點,經常工作到深夜才能回家。即使回家,只要有了新的情況,一個電話,不論多晚她都會立馬“披掛上陣”。父母年紀大了,總說等假期好好陪陪他們,但是這場戰(zhàn)“疫”讓她只能深感內疚。反倒是她的家人,家務活全包?!皩B毸緳C”每天會以最快的速度把她送到單位。懂事的女兒不忍心看著眼花的媽媽在手機上編輯文件,主動承擔起“文秘”的工作。沒有了后顧之憂的她,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。

“媽,孩子交給您了,保重身體,注意休息,我會每天和你們視頻的?!彪娫掃@頭的她是母親,是女兒,更是護士,呼吸內科護士長王進曉在接到全員停休的命令后,立即改變行程。原定春節(jié)回家陪老媽的愿望現在也只能由愛人和兒子替她完成,她選擇一人留在北京堅守崗位。

敬業(yè)
在疫情防控期間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秉承“我是醫(yī)院的人兒,我要守好醫(yī)院的門兒”,發(fā)熱篩查崗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口。早上7:00,發(fā)熱篩查崗的工作人員對每一位進院人員逐一排查,每一次測量都是安全的保障。分設在各樓層診區(qū)入口處的體溫篩查崗,通過問詢、測體溫、疏導患者,落實隔位候診,確保每一位入室人員的安全。




媽媽式護士長,“物品清點了嗎?”、“手套戴好了嗎?”、“物表擦拭了嗎?”、“培訓知識懂了嗎?”……嘮嘮叨叨只為保護你,待到花開疫散時,讓你成為這條gai最靚的仔!

守護
春風十里,不如貼心如你。醫(yī)院落實非急診全面預約試行首日,三層內科診療區(qū)就診患者比較多,這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在人群中流動“別著急,叫到號再進啊”、“大爺,您坐這椅子等著”、“請大家保持一米線距離”、“您在這排隊,快到號了,我叫您”,這是門診辦公室的劉際蘋,因為上班的她總是帶著溫暖,慢慢的便成為大家口中的“熱心腸劉姐”,“有困難找劉姐”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想法。

余謹以至誠,用青春與溫情擎起南丁格爾的神燈。王阿姨是一位長期住院的高齡患者,責任護士發(fā)現最近幾天王阿姨有些情緒低落。經了解原來是因為疫情,子女不能來院陪伴,王阿姨想孩子們了,又不太會用手機。護士主動幫助王阿姨連接好網絡,打開微信視頻?;蛟S是因為分離太久,當隔著屏幕見到女兒的那一刻,王阿姨開心的像個孩子。在中西醫(yī)隔離病毒,但不隔愛。

平安
以練為戰(zhàn),時刻備戰(zhàn)。面對疫情,急診科發(fā)揮科室特點,迅速反應,優(yōu)化隔離診室布局,實行紅黃藍分區(qū)管理。通過模擬演練,提升醫(yī)護人員面對突發(fā)狀況及疑似新冠患者應急處理能力。急診人始終堅守戰(zhàn)斗堡壘,為百姓健康保駕護航!


抗疫情,護母嬰。婦產科對孕產婦實行線上線下同步管理模式,通過電話追訪建檔孕婦、建立區(qū)間孕周微信群、開展線上孕婦學校等形式,在線指導孕產婦個人防護、產檢注意事項、正確應對臨產征兆等,確保每名孕產婦在特殊時期也能獲得母嬰健康知識。從入院孕產婦的排查到住院期間的安全保障,加快周轉,減少人員聚集。婦產醫(yī)護人員用她們的溫情關懷著每一位孕產婦,讓她們忘卻因疫情帶來的不安,帶著新生命快樂而歸。


術中的血水和羊水都是醫(yī)護們職業(yè)暴露的最大威脅,我們的醫(yī)護人員以專業(yè)的防護要求、嚴謹的操作技術為患者進行零距離的治療與照護。


心在一起,何懼風雨。相信在不久的日子里,我們終將摘下口罩,沐浴在溫暖的陽光里,彼此微笑著致意。